全景报道|“2023•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5日        点击数量:3073

 

20231018日至20日,“2023·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和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IEEE PES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等单位共同主办,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浙江电力》、Smart Power & Energy Security等单位协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为论坛提供指导。

论坛围绕“探索绿色智慧能源未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题,聚焦新形势下能源及电气工程领域热点问题,特邀业界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分享交流最新科研成果,携手探索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能源体系建设路径,共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之策,共绘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蓝图

 

 

 开幕式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绪祥代表中国华电致贺辞,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经海林致欢迎辞,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颖主持开幕式并宣布论坛开幕。

 

                                                                                                  △王绪祥致辞

王绪祥在贺辞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华电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走出了一条具有华电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华电和国电南自将坚定不移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聚集资源、聚力创新,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高地、产业高地和应用高地。

 

经海林致辞

 

经海林表示,国电南自在中国华电领导下,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牢牢扛起国有高科技上市企业使命责任,以自动化、信息化为基础,坚持把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参与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沙戈荒”大基地、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智能化、数字化、自主化、国际化的一流企业,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行业内外合作,努力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全力打造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能源电力安全贡献南自力量。

 

刘颖主持开幕式,宣布论坛开幕 

刘颖表示,奋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能源电力人的共同目标。国电南自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加大基础前沿科技投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支撑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国电南自致力于把举办“太湖论坛”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务实举措,作为推动产学研创深度合作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行业交流提升的有效载体,切实为行业搭建一个交流最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经验,探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 

IEEE PES主席卞建华、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郝治国教授、IEEE PES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主席董新洲教授分别致辞,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并祝贺论坛胜利召开。

卞建华致辞

黄大卫致辞

郝治国致辞

董新洲致辞   

           开幕式上,各位嘉宾共同庆祝《电力自动化设备》创刊50周年,通过视频回顾了《电力自动化设备》走过的50载不平凡历程。经海林宣读了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发来的贺信,江毅在贺信中肯定了《电力自动化设备》创刊50年来取得的成绩,勉励期刊争做创新创效尖兵,共同推动学术进步,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为促进我国电力科技的创新与传播,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成山院士、文劲宇教授作为资深编委,代表《电力自动化设备》第九届编委会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教授、清华大学董新洲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王增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尹项根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教授、河海大学袁越教授以及国电南自经海林董事长共同启动特刊发布仪式。

 

 

此次“太湖论坛”在会前广泛开展了学术论文征文活动,共计收到论文投稿100余篇。经由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论文评审组审核,共遴选出30篇获奖论文,并在开幕式上为优秀论文颁奖。西安交通大学王秀丽教授、东南大学吴在军教授为东南大学张益等12位作者颁发了“星耀太湖奖”(一等奖),河海大学卫志农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希才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王子强等18位作者颁发了“风起太湖奖”(优秀奖)。

△“星耀太湖奖颁奖

△“风起太湖奖颁奖

          开幕式还举行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签约仪式,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衍君分别与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西安交通大学代表、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郝治国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进一步构建人才交流桥梁,助力互通共赢。

国电南自与东南大学签约

国电南自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约 

在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王锡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李立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王成山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教授分别作报告交流。该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文劲宇教授主持。

    王锡凡院士在《我国电力转型与分频输电》报告中总结了“双碳”背景下我国输电系统的发展需求,重点介绍了分频输电系统的概念、基本思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展开技术对比,并总结了分频输电技术的发展过程。

王锡凡院士作报告

李立浧院士在《透明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报告中指出透明电网是信息技术、计算技术、传感技术、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报告中以小微智能传感器、智能设备与设备智能化、智能软件系统为例详细分析了透明电网的要素,并总结了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技术支持。

李立浧院士作报告

        王成山院士在《新型配电系统若干问题思考》报告中总结了配电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新型配电系统面对的技术挑战,详细分析了新型配电系统低碳化、分布化、去中心化和数字化的典型特征,并总结了新型配电系统尚需深入探索的十大技术问题。

王成山院士作报告

 王江舟教授在《基于网络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报告中详细介绍了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分析其应用场景、工作模式,总结技术挑战,重点针对干扰管理、同步误差、波束管理和信号联合处理4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其原型样机和试验情况。

王江舟教授作报告

    在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华北电力大学王增平教授,直流配用电技术联盟理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陈庆,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在军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与电工所研究室主任杨岑玉,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级专家、新能源工程院副总工程师杨林刚,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方家琨教授团队的胡可崴博士,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直流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彪副教授,日立能源资深产品经理Peter Kreutzer,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总工程师陈福锋分别作报告交流。

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分为上下半场,分别由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郝治国教授、河海大学袁越教授主持。

郝治国主持

袁越主持

王增平教授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及对策思考》报告中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中系统安全面临的挑战,具体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对保护与安全控制的影响,以及应对挑战的条件支撑,给出了应对挑战的思考和建议,指出亟待创新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模式和工作原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支撑,实现保护与控制系统的功能协同,构建更加完备、坚强的系统安全防御体系。

△王增平作报告

陈庆在《支撑新型配电系统建设的直流配用电关键技术及应用》报告中介绍了高能效的直流配用电技术及应用,包含海上风电中压直流汇聚送出、铁塔直流基站、工业变频类负荷等,以及灵活互联的交直流配用电技术及其适用场景和示范应用。未来目标是打造光伏直流汇聚、交直流柔性互联、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用能场景多样高效的新型配用电系统。

△陈庆作报告

吴在军教授在《支撑分布式资源规模接入的配电台区自治协同运行关键技术》报告中指出“双碳”背景下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面临状态感知难、决策分析难、运行控制难等方面的技术挑战,介绍了总体思路与技术方案、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以及现场试点应用。其中,研究进展包括分布式资源实时状态感知、分布式资源可靠聚合控制、场景动态匹配的台区自治控制、多台区云边协同优化运行、分层虚拟同步化控制。

△吴在军作报告

杨岑玉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报告中指出能源转型下的“三高”态势使得新型电力系统面临安全风险大、保供压力大、消纳压力大的挑战,介绍了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需求,重点分析了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新型储能技术展望及挑战,并对中国电科院储能所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

△杨岑玉作报告

杨林刚在《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报告中介绍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指出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将逐步向深远海和机组大型化发展,并从海上风电场交流系统优化设计、海上风电场直流系统优化设计和海上风电场智慧化系统优化设计3个方面对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优化设计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还介绍了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海上风电实践情况。

△杨林刚作报告

胡可崴在《波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气、液两相流场观测与极板结构优化》报告中指出氢能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已处于我国氢能战略的核心地位。报告进一步介绍了电解水制氢的工艺流程、电解水制氢设备中的多物理过程、电解槽内流场解析的作用与难点、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流场解析观测平台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验。

△胡可崴作报告

           赵彪在《基于新型IGCT的柔直换流技术》报告中指出柔性直流输电是支撑“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和远海风电送出、电网柔性互联的战略性核心技术,其中柔性直流换流阀是柔直系统最核心设备,面临成本高、极端故障的安全隐患、支撑能力弱三大技术挑战。重点介绍了相关的技术突破和工程化进展,并指出随着六寸IGCT产品的突破,IGCT换流阀的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赵彪作报告

Peter Kreutzer在《Establishing 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Security Program with IEC Standards》(《建立符合IEC标准的工业自动化与控制系统安全方案》)报告中介绍了网络安全标准,并展开介绍了IEC 62351IEC 62443等工业自动化与控制系统安全领域的相关标准,以及如何参与标准化。

Peter Kreutzer作报告

           陈福锋在《利用电力电子调控特性的继电保护新技术探索》报告中总结了当前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利用电力电子调控特性的继电保护总体思路,提出了主动探测式保护技术并重点分析了其原理,给出了主动探测式保护的典型应用场景、工程实施方案和工程问题应对方案,介绍了装置及试验、工程应用情况,并对方案设计、协调配合、工程实施进行了展望。

△陈福锋作报告 

          20日上午,论坛举办了3场学术沙龙,沙龙主题包括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分析与控制问题、新型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发展与未来展望。

    沙龙1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分析与控制问题,由浙江大学甘德强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赵兵主持。沙龙针对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转动惯量不足、频率电压支撑能力弱等系统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既对频率稳定、电压稳定、功角稳定等电网三大传统稳定问题进行了讨论,也对宽频振荡、锁相环失稳等新型稳定问题进行了探讨。

 

           沙龙2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由西安交通大学宋国兵教授、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二级专家裘愉涛主持。沙龙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性能与功能需求分析、新型电力装备建模与仿真技术、故障特征分析技术、继电保护适应性分析技术、继电保护新原理与新技术、控保协同技术等6个话题进行了探讨。

 

          沙龙3聚焦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发展与未来展望,由西安交通大学宋政湘教授、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储能事业部系统集成主管周喜超主持。沙龙围绕储能应用技术要求、多类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储能安全保障和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和交流。与会专家深入剖析和总结了当前储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活动是“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系列学术活动的首次举办,采用多样的交流和研讨形式,塑造了鲜明的学术讨论特色,会议交流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界的专家学者、科研技术人员共300余位专业人士参会研讨。

央视频、新华网客户端、江苏电视台、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新闻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新闻采访,十余种中英文科技期刊提供了学术联合支持。

△媒体采访

△联合支持媒体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