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报道】“2024·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3日        点击数量:2081

   88日至9日,“2024·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由《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和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南自),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IEEE PES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电力工业软件专业委员会、中电金信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能源数字化专委会、南京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浙江电力》、Smart Power & Energy Security、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等单位协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为论坛提供指导。

论坛围绕“探索绿色智慧能源未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题,聚焦新形势下能源及电气工程领域热点问题,业界四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分享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共议绿色智慧能源发展轨迹。

开幕式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敬凯,中共无锡市委常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蒋敏,国电南自董事长、党委书记经海林分别致辞,国电南自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颖主持开幕式并宣布论坛开幕。

吴敬凯表示,中国华电始终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着力构建宝塔型科技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华电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下一步,中国华电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加快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高地、产业高地和应用高地,在相关技术产业发展上创新奋进、奋勇争先。

吴敬凯致辞

蒋敏表示,无锡作为江苏“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关键枢纽,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太湖论坛”连续两年在无锡举办,必将为无锡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期盼各位院士、专家依托“太湖论坛”平台,充分发挥资源和科研优势,推动更多变革性技术和创新产品应用场景在锡落地转化。

蒋敏致辞

经海林表示,国电南自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能源领域改革和发展做出的重大部署,坚守服务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初心,深化行业内外合作,与各方一道主动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之路,全力打造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能源电力安全贡献南自力量。

经海林致辞

刘颖表示,国电南自将积极主动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潮,建好用好“太湖论坛”平台,共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能源电力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全力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多力量。

刘颖主持开幕式,宣布论坛开幕

开幕式上,在现场各位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中国华电吴敬凯,国电南自经海林、刘颖共同启动英文新刊Cyber-Physical Energy SystemsCPES的创刊发布仪式。CPES主编管晓宏院士作创刊致辞。

CPES创刊发布仪式

开幕式还举行了联合创新实验室揭幕仪式,国电南自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衍君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斌教授共同为“国电南自-天津大学智能电网保护控制联合创新实验室”揭幕,助力高层次人才培养,进一步服务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揭牌仪式

本届“太湖论坛”在会前广泛开展了学术论文征集活动,经由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论文评审组审核,共遴选出30篇获奖论文,并在开幕式上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星耀太湖奖”“风起太湖奖”

 “星耀太湖奖”

 “风起太湖奖”

88日上午的院士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黄震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钟志勇教授分别作报告交流。该环节由华北电力大学王增平教授主持。

管晓宏院士在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与能源革命报告中阐述了信息科学与技术“两化一融合”的发展趋势,指出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是实现能源系统整体优化控制与决策的基础,也是新型能源电力系统的基础。氢赋能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将深度改变能源构成,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提供零碳能源,实现以绿色、分布、市场为标志的能源革命,确保新质生产力的绿色特质。

 管晓宏院士作主旨报告

黄震院士在《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绿色转型大趋势·新思维报告中指出了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变暖问题驱动以及碳中和目标下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必要性,从能源技术突破、绿色电力、能源自决等方面阐述了能源绿色转型的大趋势,并分享了建立新的能效观、新的能源安全观、新的市场观的能源绿色转型新思维,以及以科创为王,重视零碳技术创新的能源绿色转型新视野。

 黄震院士作主旨报告

钟志勇院士在智能电网技术革新: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新机遇与挑战报告中对智能电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进行了介绍,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诸如功率预测、设备监测、系统状态估计、系统运行、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数字孪生的应用,总结潜在挑战并进行了展望。

 钟志勇院士作主旨报告

 王增平主持院士报告环节

主旨报告环节

88日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建明教授,清华大学董新洲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教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周建平教高,东南大学顾伟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紫金山实验室陈立全教授,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戴珍高工,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专家邹宇高工分别作报告交流。

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分为上下半场,分别由西安交通大学杨旭教授、天津大学李斌教授主持。

刘建明教授在高空风力发电与平流层通信初探》报告中结合高空风能在高度、速度、密度、稳定性等多方面的特点,对高空风力发电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平流层通信技术展开分析,并展示和介绍了包括中国“圆梦号”试飞在内的相关情况和报道。

 刘建明作报告

董新洲教授在《双弱馈电力线路行波差动保护》报告中指出新能源送出交流线路存在弱馈、双弱馈场景,传统保护面临灵敏度问题。基于电力线路差动保护发展历程的介绍,进一步分析了电流差动保护和行波差动保护的原理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合实际电网线路试验展示了行波差动保护的应用情况。

 董新洲作报告

文劲宇教授在《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科研与教学的快速系统原型仿真技术(RSP)报告中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对仿真技术的新需求,并提出了快速系统原型仿真技术(RSP)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可快速构建完整原型系统、快速开展系统仿真验证、快速反复迭代改进,研究成果和产品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

 文劲宇作报告

周建平教高在水电开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水风光一体化开发与运行》报告中分析了水电的规模储能与灵活调节能力,进而基于水风光资源的互补特性,提出了一体化开发规划与运行模拟的方案,并就水风光一体化发展给出了具体建议。

 周建平作报告

顾伟教授在《新型配电系统实时仿真关键技术及装置》报告中分析了新型配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需求及当前仿真难点和瓶颈,讨论了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级和设备级建模、分网解耦和并行仿真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ADS-RTSim实时仿真装置及其典型成果应用情况。

 顾伟作报告

陈立全教授在《基于量子密钥的电力物联网安全体系与关键技术》报告中分析了量子密钥分发原理及其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明确了理论及关键技术、系统部署与应用目标,重点针对基于量子密钥的电力物联网安全技术展开讨论,进一步给出了多个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及技术路线,并展示了成果应用与示范情况。

 陈立全作报告

戴珍高工在《调度运行领域电力人工智能应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平台和电力基础大模型的具体情况,并展示了负荷预测应用及案例、知识图谱应用及案例、强化学习实时调控及现货市场出清边界数据校核、大规模系统图计算分析与优化等,给出了大模型及智能体解决方案。

 戴珍作报告

邹宇高工在《新型电力系统多场景构网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报告中分析了构网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规模新能源基地、源网荷储区域电网、微电网及分布式应用等不同场景,对构网技术多场景应用研究展开了探讨,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邹宇作报告

 杨旭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李斌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主题学术沙龙

89日上午,论坛举办了4场学术沙龙,沙龙主题包括:规模化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稳定控制;新型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新型配电系统智能监控技术;电力工业控制软件研究。

沙龙1 聚焦规模化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稳定控制问题,由浙江大学甘德强教授、清华大学沈沉教授、东南大学陈中研究员主持。沙龙围绕电力系统仿真建模、动态分析、协调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的应用,并共同展望了未来大语言模型与仿真系统的融合发展前景。

沙龙2 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由西安交通大学宋国兵教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裘愉涛、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继电保护研究所所长杨国生主持。沙龙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架构及形态、柔性直流及分频输电保护控制技术、新型电力系统下三道防线建设、构网型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及应对、人工智能在继电保护的应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并针对当前继电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解决思路和发展方向。

 

沙龙3 聚焦新型配电系统智能监控技术,由长沙理工大学杨洪明教授、武汉大学王波教授主持。沙龙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下主配微协同调制技术、分布式新能源灵活并网与调控技术、配电网故障快速处理技术、配电网状态感知与智能运维、虚拟电厂关键技术与商业模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源网荷储多个维度剖析了当前新型配电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技术方案。

 

沙龙4 聚焦电力工业控制软件关键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方家琨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益、东南大学周苏洋副教授主持。沙龙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全电磁暂态仿真、电解槽精益化集群调度控制、综合能源规划、电力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技术、面向电力系统的大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会专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特别强调了电力工业控制软件发展面临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自主可控等问题,为电力工业控制软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与经验。

 

本届论坛成功吸引了四百余位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界的专家学者、科研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士参与研讨。会议交流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通过深入且充分的交流与思维碰撞,将激发崭新的思想火花,为探寻绿色智慧能源的未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贡献力量。

CCTV-2财经】、新华社客户端、工人日报客户端、新华报业网、江苏卫视、中国电力报、中国能源新闻网等20余家中央、地方媒体单位对论坛进行了报道。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